它被外国人称为中式建筑的标志,1867年在巴黎世博会上大放异彩,令人赏心悦目;9年之后,美国世博会它再次出现,每天参观它的民众络绎不绝;1900年,它又一次出现在世博会舞台上,依旧观者如潮。它就是牌楼。

1867年巴黎世博会·中国馆外景
牌楼是一种标志建筑,多竖立在比较讲究或重要的建筑群的大门之前,与大门围合成门前的地域。它具有表彰、纪念、装饰、标识和导向等作用。

徽州古牌楼
除了在建筑物门前设立牌楼之外,在某些交通要道上也设牌楼。明清时,北京在东西长安街的中心十字路口都建有木牌楼,以此作为重要街区的标志。
北京的东四、西四,全称为东四牌楼、西四牌楼,是以在十字路口的四面各有一座牌楼而得名。这两处牌楼集中的路口,是清代朝臣权贵府邸的聚集地。大学士刘墉就居住在东四牌楼附近的礼士胡同(原为驴市胡同)。清人文献中也常见某位朝臣的大公子在四牌楼花60万两银子置办一处宅子之类的记载。

正阳门前五牌楼
在正阳门南侧,有一座五间六柱五楼式牌楼,简称五牌楼,也叫正阳牌楼。这座牌楼最早建于1439年,后来多次损毁、多次复建。1955年以妨碍交通为由被拆除。在天安门前,涵盖中华门、正阳桥的四门三桥五牌楼的庞大礼序,一度只剩下正阳门和箭楼孤零零地诉说昔日的威严与显赫。
2001年起,算是对昔日决策的反思,五牌楼历经重修、拆除、再重修,从钢筋混凝土到木结构,兜转轮回,令人不胜感慨。

雍和宫五彩牌楼
四牌楼和正阳门五牌楼,均为冲天式牌楼,所谓冲天式,即是牌楼的柱子高于楼顶。还有一种牌楼为“不出头”式,即牌楼最高处为正脊吻兽,如雍和宫五彩牌楼。

单开间牌楼

三开间牌楼·曲阜孔庙
牌楼造型跟木结构房屋一样,都有顶、身、座三部分。其体量大小,也取决于横向的面宽有多少开间和开间的宽窄等,因此牌楼也有单开间、三开间、五开间等等之分。上文正阳门五牌楼即为五开间。

颐和园排云殿牌楼·三开间两重七屋顶式设计

颐和园荇桥牌楼·三开间一重三顶设计
另外,即使是同一开间,楼顶上屋顶的数量、屋顶的几重也决定着牌楼的规制。

颐和园大门牌楼,前面倾斜柱子为戗柱
某些屋顶较多的牌楼,为增强牌楼的稳定性,在每根柱子的前后各增加支撑性立柱,这根柱子为戗柱。

山西晋祠入口处牌楼
在山西晋祠,由于屋面较大,也在中柱的前后侧增加戗柱,使整个牌楼更富仪式感。

江苏常熟石牌楼
在牌楼的发展过程中,木质牌楼随着日晒雨淋容易腐蚀。民国24年,北平就哄传东四、西四牌楼木柱朽败。当时的市政府迫于压力,将东四、西四牌楼均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。鉴于木质牌楼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的劣势,在中国民间,多用石牌楼来代替木牌楼。

徽州棠樾牌楼群落
石牌楼跟木牌楼相比,石柱的承载负荷更强,因此不需要木牌楼的戗柱。另外,用石头制作斗拱费工也不坚固,因而石牌楼慢慢演化成用一条长石,再在上面刻画出瓦垄等形状的牌楼。

山西皇城相府石牌楼
山西皇城相府石牌楼雕二龙戏珠图案,枋间施牌匾和字牌。整个石牌楼是为了表彰明清两百年间,这里走出41位贡生,19位举人,9位进士和6位翰林。

山西五台龙泉寺石牌楼
龙泉寺始建于宋代,原为杨家将的家庙。这座四柱三门石牌楼,为民国时山西定襄县工匠耗费6年时间重新雕刻。牌楼是龙泉寺三宝之一,也是中国石雕艺术的杰作。

中国大院·大门牌楼
中国大院的大门牌楼,原版复制山西晋祠,为四柱三门重檐式设计,总计九出繁复的五踩斗拱(即上下五个斗拱叠加相承)使凌空的屋檐如翱翔的鸟翅,整个牌楼极为壮观、典雅。
除了宏伟的牌楼外,中国大院还有足以与龙泉寺石牌楼相媲美的精美石雕,以及大量的砖雕、木雕。

大院实景
而这些,仅是中国大院浩瀚建筑与文化的一小部分,欢迎莅临品鉴,实景感受中国大院的建筑之美和传统风范。
|